当前位置: 首页 > 时讯

后赤壁赋全文原文及翻译_后赤壁赋原文 古诗原文及翻译_全球热文

发布时间:2023-05-15 19:52:06 来源:互联网

1、作者: 后赤壁赋(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相关资料图)

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4、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5、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①。

6、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②?”归而谋诸妇。

7、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8、”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9、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0、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③。

1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④。

1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1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⑤。

14、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15、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⑥。

16、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17、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⑦。

18、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19、“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⑧?”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20、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1、 ◇注释 ①行歌相答:边走边吟诗相唱和。

22、 ②松江之鲈: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以产四鳃鲈著名。

23、顾:可是。

24、 ③摄衣:撩起衣服。

25、履巉(chán)岩:走上险峻的山崖。

26、披蒙茸:分开丛生的野草。

27、踞虎豹:踞坐在状如虎豹的大石上。

28、攀栖鹘(hú)之危巢:攀登鹘鸟巢居的崖壁。

29、鹘,一称“隼”,猛禽类。

30、危:高。

31、冯(píng)夷:神话传说的水神名,即河伯。

32、幽宫:深宫,此指水府。

33、 ④划然:象声词。

34、长啸:撮口发出清越而悠长的声音。

35、 ⑤“听其所止”句:任凭它(舟)随便漂流,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36、 ⑥玄裳缟衣:黑裙白衣。

37、丹顶鹤(俗称仙鹤)身上纯白,羽尾黑色,故云。

38、 ⑦羽衣:《汉书·郊祀志上》:“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

39、”颜师古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

40、”按:五利将军栾大为汉武帝时方士,故后世称道士为羽士,道服为羽衣。

41、蹁跹(piān_xiān):状如舞蹈之旋行貌。

42、 ⑧畴昔:从前,过去。

43、这里指昨天。

44、 ◇鉴赏 此篇承《前赤壁赋》而来,也写赤壁,却自有其特色。

45、前赋写秋夜泛舟江上,月白风清,流波万顷,主客由良辰美景而生感慨,议论宇宙人生,表观旷达情怀。

46、后赋则由写水转向写山,着重描绘于冬夜江岸上的见闻感受,充满了超尘绝世的奇想,并用虚幻的梦境来表现作者超尘绝世以求解脱的情思。

47、前赋长于说理,后赋精于体物,写法不同,主旨却一致。

48、二赋合读,更能体会其中好处。

49、 本篇以写景、叙事为主。

50、开篇即写作者与客人自雪堂步归临皋,由良夜美景,带出主客闲情逸致。

51、接着文笔一顿,写到主人乘兴复游赤壁。

52、下面便细致描画出赤壁冬夜之景与登山泛舟情况,笔触冷峻,淋漓写出寂寥清冷、幽森凄清的夜色,并突出孤鹤掠舟形象,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53、篇末写梦,且点明梦中道士为鹤所化,恍恍惚惚,扑朔迷离,曲折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力求解脱的独特感受。

54、 文章铺叙有致,行文流畅,有真实,有梦幻,有层次,有情致,写鹤以寄意,托梦以寓怀,可谓匠心独具。

55、 ◇妙评 虞集云:“陆士衡云:‘赋体物而浏亮。

56、’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

57、末用道士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58、”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六 前赋是特地发明胸前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便是真实受用也。

59、本不应作文字观,而文字特奇妙。

60、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61、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

62、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

63、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64、读此两赋,胜读《南华》一部。

65、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此赋与前赋有同处,有异处,有同而异处,有异而同处。

66、尤不可不知。

67、……究之两赋情景,与两赋笔法,虽皆异,而着想之奇同,惜词之工同,见地之高同,结构之妙同。

68、语语之皆仙,笔笔之入化,亦无不同。

69、人能详析两赋同异,而熟读之,何患不增长许多学问,开悟无限法门。

70、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东坡真仙人也。

71、若此二篇亦文亦诗,亦阳刚亦阴柔。

72、随笔挥洒,皆成妙谛。

73、令人读之,但觉飘飘弃屣,迥出尘埃之外矣。

74、 ——近代·贺培新《文编》卷下。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