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众鑫草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草莓种植大棚(2023年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郑明鸿 摄
新华社贵阳5月27日电(记者郑明鸿)贵州安顺西秀区众鑫草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草莓园的大棚内,一块屏幕实时显示着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分析草莓生长环境中的数据,是该公司促进草莓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关资料图)
在这个800多亩的草莓园内,温度超过25摄氏度,大数据系统就会自动控制大棚开窗通风降温;若温度低于15摄氏度,系统将自动启动升温系统。“数据分析能算出在哪种湿度、温度、光照条件下,草莓的产量能达到最佳。”该公司负责人蒋金权说。
蒋金权介绍,本地草莓原本一年只能采摘4茬,但生长条件得到精细化控制后,该草莓园的草莓每年能采摘7茬。草莓的单体重量也得到了提升,10多颗草莓就能达到1斤重。同时,调节生长环境,还能让草莓提前15天上市,卖个好价钱。
在大棚外面,大数据系统还采集分析风速、雨量、气温等数据,对当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进行预测,便于提前采取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暴风、暴雨来临前,系统提前预警,我们立即关闭大棚,同时采取加固措施,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蒋金权说。
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正在加快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运用,推动重塑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在贵阳市白云区一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内,数十个智能菇房整齐排列,技术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对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要素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缩短了蘑菇的生长周期,还减少了40%的人力成本。
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的蔬菜种苗繁育中心,占地约2.5万平方米,由3个育苗车间和1个作业车间配套组成,是一个集播种、施肥、灌溉于一体的现代化育苗工厂,由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旨在用标准化、集约化的育苗体系缩短育苗周期,防控病虫灾害对农作物的侵扰,提升种苗质量。
工作人员在贵阳市开阳县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的组培中心查看姜苗生长情况(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据了解,该中心的关键设备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和提供,应用了2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自动化、智能化的播种打孔设备让每天的播种量最高可达100多万株。自去年初投产以来,已累计培育各类蔬菜种苗上千万株。
在育苗车间,配备有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系统可以精准地提供其所需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浇水、施肥、打药等过程用平板电脑就能操作。”技术员李诗利说,“同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针对茄果类种苗,我们春季育苗可以缩短10天至15天,夏季育苗可以缩短5天至10天。”
《贵州省“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提出,贵州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到2025年,建成18个数字农业示范点和36个智慧农业示范点,通过加强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集成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水平。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