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讯

潘伟斌说三国丨发掘历时2年的曹操墓,安保措施有多严密?|天天消息

发布时间:2023-06-27 11:54:20 来源:顶端新闻

2008年12月12日,我们正式进入工地,开始布方,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资料图)

按照我们与安阳县政府签订的合同规定我们的发掘时间为一年,因为该考古项目任务重,工期短,经费有限,要想按期完成任务,必须打破常规,采取特别措施,尽量节省时间,节省经费。

按照传统的发掘方法,要求发掘时必须按照地层时代的早晚关系自上而下逐层清理,一层一层地发掘,只有上边的文化层清理完毕了,方可清理下一层文化层;对待遗迹也是同样道理,需要先清理时代最晚的,然后清理次晚的,最后清理时代最早的,而判断它们早晚关系的依据一方面是其开口的文化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叠压和开口在上面的时代较晚,晚期的打破早期的。

鉴于曹操墓规模宏大,埋藏较深,清理墓道和墓室内的填土一定会很多。另外,它又是一座帝王级别的陵园,在其开口的地面一定会有许多建筑遗迹和礼仪性遗迹,如果按照传统的清理方法,在清理墓道和墓室之前,必须先将地面这些晚期遗迹清理完毕后,才能开始清理墓道内的填土和墓室内的淤积土。而墓道内的填土不仅量大,还经过夯打,十分坚硬,清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鉴于当时正值隆冬,地面冻结,十分坚硬。如果我们先清理地面上的那些遗迹,不仅在地面上形成许多坑,妨碍后面发掘墓道时往外运土,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暴露,气温和水分的巨大变化,极易造成这些已经清理好的各种遗迹风化坍塌,等我们清理完墓室后,估计这些遗迹经过风化和车碾人踏,早已经面目全非,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应该不会有几个,这将严重影响将来的对外展览。

一、制定科学发掘方案

本人决定当清理外叠压在东汉地层上面的晚期文化层,墓圹开口之后,搞清楚地面遗迹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打破关系,进行绘图拍照,并不进行清理,而是在这些遗迹之上平铺一层三十厘米厚的垫土,开始主攻墓葬本体,首先清理墓道内的填土,当快清理到墓道底部,距离原始地面三十厘米左右时,停止向下清理,转向清理墓室内部淤积土,以保护墓道原始地面不会因为考古作业人员往来踩踏和车碾而遭到破坏。而且,在清理墓道时,在墓道两边各留出一米左右暂时不进行清理,主要对墓道两边原始壁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为过早清理出来,长期暴露在外因风化而坍塌。

当墓室内的淤积土清理工作全部结束后,再清理墓道两边预留下的墓道两边那部分,然后再清理墓道底部没有清理到底的那三十厘米后的填土,最后,才清理地面的那些遗迹。这样就会很好的保护墓道两壁和墓道底部的原始面,给观众一个最最真实的曹操墓原始风貌。

事后证明,我的这一决策十分正确,清理完墓室之后,再清理其他遗迹时,我们的时间非常充分,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清理,并使这些遗迹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

另一方面,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曹操墓有几大独有特征,一是不封不树,也就是说地面没有封土遗存;第二是地面有建筑遗迹;第三是曹操去世十年后,其夫人卞氏合葬在了该墓内,应该有二次葬的痕迹。如果这几条都齐备了,那么,这座墓是曹操墓就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因为该墓多次被盗,大量文物已经流失,估计墓室内为我们遗留下来的文物非常少,甚至我本人已经做好了没有文物的最坏打算。那么,上面所说的那几点将来在确认该墓为曹操墓时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清理时我要求考古队员们特别注意上述特征,在发掘过程中如果发现,立即报告给我,谁也不许随便乱动,一定要将这些证据清理好,保存好。

事后证明,我的这种带着学术课题引领我们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既保证了工作的有序进行,又可以避免因为盲目工作而产生的许多失误,真乃是良处多多,使我受益匪浅。

二、严格的安保措施

考虑到墓主人身份的特殊性,敏感性,尤其是此墓葬曾经多次严重盗掘,将来发掘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其可能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我决定在发掘之初就对外严格封锁消息。发掘过程中尽量保持低调,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以免他们给我们带来诸多骚扰,对我们的发掘工作造成影响。更因为这两座墓埋葬的太深,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从一开始,我就制定了详细的考古方案,并且在制定方案之初,我就制定了严格的安保措施。要求大家:一、对外统一称为汉魏墓葬,参与发掘的人不得随意对外发布消息;二、在未经队长的同意下,个人不得随意拍照,在网上发布任何有关这座墓的信息;三、对发掘区进行围护,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亲手设计制作了工作证和具有防伪功能的参观证,任何人都必须凭证出入,工作人上下班亦然;四、对每个进出大门的人进行严格登记,并存档备案。五、考虑到墓葬埋藏太深,又经过多次被盗,极易塌方,为了保证下面工作人员的安全,实行安全员巡视制度,发现情况,立即上报队长,以便即使采取措施。六、实行考古队员夜里分班巡视制度,以保证工地的安全。

事实证明,我们的保密工作是做的非常出色的,就是住在我们周围近在咫尺的村民都不知道我们在发掘什么,里面的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发掘工作结束,外面没有流失一张有关此墓葬发掘的图片。新闻发布会召开,当宣布曹操墓在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时,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住在工地的邻居们显得一片茫然,根本不相信曹操墓就在自己家的旁边。我们的安全措施也十分出色,尽管墓坑深达十五六米,常常出现塌方症状,由于安全巡视员十分负责,都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整个发掘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伤亡事故。

△夜里看护工地照片

三、发掘经过

这座墓的发掘和清理,确实给我们考古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为开工时正好是十冬腊月,天气十分寒冷,村民们躲在家中还感到寒冷,而我们的考古队员们只能暴露在冰冷的野外更是难以存身,毫无遮挡,寒风刺骨,站在荒野外都感到非常困难,更何况他们还要工作,许多人的手都被冻烂了,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为了让身上暖和一些,大家只能挥动镐锹拼命工作,最后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浸透了衣服,此时稍一停顿,就会感到更加冰冷,因此,我们一到工地,就不敢停下来,一直干到下班为止。每天回到驻地,都感到特别疲惫。

尽管如此,大家的斗志非常高昂,因为每天我都会开会,进行工作总结,进行一番鼓动工作,向他们讲明我们在发掘的是谁的墓,认识到自己能够参与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他们都希望自己是曹操墓发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为能够参加这些工作而感到自豪。

△2008年寒冬考古队员在工地发掘现场照片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我们的全体队员都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加班赶点,带病工作是常态。

我为我能有这样一支团队和他们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感到特别感动和骄傲,我们团结有爱,为了考古事业和共同的目标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拼命工作的精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其中,最艰难的是每天早晨上班时,由于经过一夜的冰冻,地面变得坚硬如铁,铁镐抡下去,在工作面上只留下一个白点,虎口被震得生疼。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最后,决定用火攻,首先在地面上燃起一堆火,将地面烤热变软了,再进行发掘。这样的工作一直坚持了整整一个冬天。

至2009年3月17日,上部晚期文化层的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墓葬的开口和各种遗迹已经完全暴露出来,它们全部在东汉地层。2009年4月13日,整个晚期地层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墓葬平面开口完全暴露出来,各种遗迹现象也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请来单位的摄影师对整个工地进行了航拍。

△无人机航拍现场照片

该墓地地层叠压关系十分清楚,最上面为现代耕土层,向下依次为明清文化层、宋元文化层、隋唐文化层和魏晋南北朝文化层,从地层关系上证明了它们形成的时代为东汉,这就从考古学的方法解决了墓葬和这些遗迹的时代问题。不仅如此,我们还有新的重要发现,也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一是编号为2号墓的曹操墓方向坐西向东,周边发现有许多遗迹,比如墓道南北地面上各有一排南北两两对应的磬形坑,每个磬形坑内又环抱着一个不甚规则的长方形坑,而这些磬形坑明显被墓道打破,它们均开口于东汉地层,说明它们均形成于东汉,但是,时间要略早于墓道的形成时间。但是,磬形坑与其环抱的长方形坑谁会更早呢?它们之间为何种关系呢?它们未有相互打破,考古上叫作平行关系,怎样才能解决谁早谁晚这一问题?

墓室顶部有两个南北排列的砖砌竖洞,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在墓道的东部、南部地面上,均发现有大面积的建筑遗迹,柱洞排列有序,十分规则,说明当初在这些地方有建筑,这些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作用是什么?

二是根据钻探提供的资料,编号为1号墓的方向坐西向东,有南北平行的两条墓道,其中,北面的那条墓道显得特别长,长度达90多米。而另一条墓道比较短,长度仅十几米。

然而,当将叠压在其上面的晚期地层清理掉,墓圹开口全部暴露后,我们发现该墓亦然是一条墓道,而那条位于北面长达90多米的所谓墓道,与1号墓没有任何关系,根本不是该墓的墓道,而是一道东西向的墙基沟槽,因为其内部填土也经过夯打,又与2号墓开口在同一个层位,填土十分相似,在钻探时极易将其误判为同一遗迹。那么,这条特别长的墙基沟槽是什么性质的建筑,与1、2号墓有何关系呢?

三是此时我们意外地发现2号墓的盗洞不是一个,最早的盗掘并是不最近几年。在墓室顶部的后部靠中间部位有一个巨大盗洞,开口于魏晋地层上,不仅被回填,还经过了夯打,十分坚硬。同时,在清理墓葬后部的那个因为起土所形成的大坑底部时,在墓葬后室西北部的正上方,还发现了一个时代更早的盗洞,与墓室顶部那个开口于魏晋层、已经被回填的巨大盗洞相连通,知道其形成的时代最晚也是在西晋时期。由此我们知道早在西晋晚期,这座墓已经被盗掘过。不仅如此,在清理该盗洞时,还发现了另一个盗洞,时间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盗墓分子利用这个早期盗洞进入墓室,对曹操墓进行过盗掘。

四是1号墓地面上暴露出数量众多的盗洞,经过统计,至少有六个大型盗洞,形成的时间均为近期。后来很多人怀疑这座墓是不是真正墓葬,认为其有可能是一座废弃的墓葬。但是,本人认为它应该是墓葬,理由是如果它不是墓,为何盗墓分子如此关注这座墓,不厌其烦地对它进行盗掘。墓室内之所以没有出土什么文物,主要是反复盗掘的结果。因为根据我们后来发掘发现,这些盗洞在墓室内纵横交错,上下分为几层,几乎将墓室盗掘一空。

五是在2号墓墓道东北角的地面上,有一个东西长,开口非常规整的长方形坑,突兀地出现在那里,它与曹操墓有何关系?在墓道正前方的地面上,分布着几个南北向排列的正方形坑,这些坑面积较大,与周围的柱洞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与曹操墓以及东面的这组建筑有何关系?根据文献记载,曹丕称帝后,曾经追尊其父亲曹操为魏武帝,“刻金玺,追加尊号,不敢开埏,乃为石室,藏玺埏首,以示陵中无金银诸物也。汉礼明器甚多,自是皆省之矣。”那么,这些坑中又会藏有何物呢?

△曹操墓周边遗迹分布图

如此众多的问题突然出现在本人面前,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发掘工作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一方面对它们进行绘图照相,另一方面我需要时间,好考虑下一步的工作。

我有一个特点,最不惧怕挑战,困难越多越能激起我的斗志,越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本人来说并不困难,关键是工作的程序,什么时间来处理它们,最先解决哪个问题,这一点对能否成功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非常关键。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发现这两座墓葬地面上都没有发现封土遗迹,方向均坐西向东,与汉代流行的坐北向南很是不同,具有自己的独有特征。此时,我知道我们距离曹操墓更近了一步。

我重新调整了发掘方案,决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主攻2号墓墓室,先解决是不是曹操墓的问题,如果能够证明这座吗是曹操墓,那么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009年4月8日,2号墓墓道的清理工作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为了摸清楚2号墓周围的地下遗迹情况,我们邀请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遥感测试专家黄建秋教授,带来专门仪器,对曹操墓周边进行了遥感测试。

△遥感测试照片

经过几个月的发掘,至9月2日,当清理到距离墓道开口深约6.90米的第六层台阶处,在靠近墓门前发现墓道两侧各有一道砖砌护坡,护坡高约2.5米,保护着墓道两侧。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护坡里面还有用原木做为龙骨的遗迹,推测建造此墓道时,地下非常潮湿,故建此砖砌护坡以防止塌方。9月20日,墓道的清理工作基本结束。第二天,开始通过墓门进入墓室,清理墓室前甬道和前室内的上部扰土。

由于多次被盗扰,各室内均堆积有大量扰土和淤土。这些扰土,既有通过后室顶部现代盗洞掉下来的地面现代土,也有从墓道底部盗洞内盗进来的扰土,一部分是盗墓分子向下盗扰,破坏铺地石后,将铺地石下面的垫层翻上来的扰土,下部更有早期淤土,因此,多种土掺杂在一起,十分混乱。堆积更是高低不平,最厚处达2米以上,几乎将甬道、前后室和各个侧室的墓门封堵住。

面对如此复杂情况,我们坚持按照原来的预案,遵守田野操作规程,尽量采取分层清理。首先,清理掉最上部的那层最近几次盗掘所形成的最松软的扰土,然后逐层向下清理,尽量将不同时期盗墓所形成的扰土按照早晚关系分开。在整个清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清理上层扰土时踩踏下面的早期淤土,对淤土层造成破坏,我们在墓室内架起木板,作为工作人员行走的通道和工作时的作业面。

通过对墓室的清理,发现有不少盗墓分子遗留下来的文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残片。后来在后室内的下部淤土中,清理出许多石牌,其中有魏武王常所用圭形石牌,找到了能够证明曹操墓的直接文字证据,曹操墓的性质得以正式确定。

至2010年5月11日,墓室的清理工作告一段落。2010年6月12日,为配合文化遗产日这天中央电视台在发掘现场的直播工作,我们开始继续对墓室内残存淤土进行清理,先后对前室内的乱石堆积和前室北侧室底部扰土进行清理,在乱石堆下面和北侧室底部的扰土中,又发掘出一部分文物。至9月24日,前室北侧室的清理工作结束。

2010年9月25日,开始对前室北侧室北壁上那个横向盗洞内进行清理,发现少量文物,至2010年9月29日,2号墓的墓室清理工作全部结束,终于完成了曹操墓的整个发掘工作。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